來源:2010-04-13
一一訪北京华信城市發展华信副會長蔣效愚
不久前,华信娱乐副會長、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蔣效愚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披露,我國學生體能連續10年下降,肥胖率、近視率居高不下。這一消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討論。4月9日,蔣效愚再次就這個問題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他指出,只要整個社會都重視這個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而充分發揮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是最簡便、最直接、最管用的方法。
中國青年報:根據國民體質監測結果,2005年與1995年相比,學生的柔韌性、爆發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趨勢。這些指標是怎麽測出來的呢?
蔣效愚:主要是通過設定一些項目進行測試,通過測試指標來反映能力水平。像爆發力,就是測立定跳遠,來反映下肢的爆發力。2005年的數據和2000年相比,我國7~18歲城鄉男女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平均降低了3.2厘米以上;19~22歲城鄉男女生的立定跳遠平均也降了3.6厘米以上。耐力,就是測長跑,如50米×8折返跑或800米、1000米長跑。2000年的數據和1995年相比,13~18歲的中學生中,男生1000米跑平均降了9.6秒,女生800米跑平均降了12.6秒;19~22歲的大學男生1000米跑平均降了20秒,大學女生平均降了15.1秒。
中國青年報:這都是2005年以前的數據,您認為近5年的情況會有好轉嗎?
蔣效愚:對於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有關部門正在籌備進行,所以監測報告還沒出來,我也說不好。這幾年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育,加大了工作力度。我相信,一些指標會有好轉。但按現在開展體育鍛煉的情況看,能否出現整體回升的情況,很難講。我這裏還有一些調查數據,能說明一點問題:2008年10月,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規劃的一個課題組做了北京市3~6歲幼兒身體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96.9%的3~6歲幼兒視力都正常。換句話說,小孩兒的視力都挺好。但孩子到了小學,近視率就達到31%,到了初中近視率就成了58%,高中是76%,大學達到83%。這充分說明,孩子的視力是在上學期間急劇下降的。
中國青年報:總的感覺現在學生主動鍛煉的人相對比較少,您怎麽看?
蔣效愚:所以需要加大倡導。去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就是為了進一步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整個社會對國民健康,特別是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關註度。我們要大力倡導、積極呼籲全社會的關註,認真落實中央的有關精神,使全社會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人們覺得參加體育鍛煉是一種時尚。同時,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學校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開展體育鍛煉提供場所、器材、指導和培訓,大力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服務。
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說,一些觀念也要轉變。很多家庭為了孩子考上好大學,很少給孩子體育鍛煉時間。這些家長得想想,如果孩子身體不好,以後怎麽辦?現在很多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有的英年早逝。如果整個社會普遍都是這樣體質脆弱的人,我們國家如何成為體育強國?民族又如何復興?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國人不重視體育可能跟傳統有關,您覺得呢?
蔣效愚:正相反吧,中國歷來有重視體育鍛煉的傳統,比如武術,在民間有很深遠的影響。應該說,群眾體育運動在中國有著很好的基礎和悠久的傳統,關鍵是怎麽引導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您曾建議,從明年起在全國高考統一增加體育考試。能具體說說嗎?
蔣效愚: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歷史大趨勢。不這樣做,中國遲早要在日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落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學校教育和群眾體育方面有許多好的經驗,比如上世紀50年代,全國普遍開展“勞衛製”(全稱“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製度”——編者註)。我那會兒正在上中學,親眼看到整個社會都掀起了體育運動的熱潮。無論走到哪兒,一到上午10點,到處都響起高音喇叭聲,大家從辦公樓、車間裏走出來,做廣播體操,做完回去接著工作。
雖然現在的客觀形勢變了,但辦法總是有的,關鍵是要重視這個問題。發揮高考“指揮棒”的作用,應該是一個最簡便、最直接、最管用的方法。我們可以定一些類似“勞衛製”的規定,規定學生在一些基礎體育項目上必須達標。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自覺參加體育鍛煉了。這對我們國家保持長久的民族生存力、生命力都有利。
中國青年報:很多“80後”已經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了,怎麽引導這些人參加體育鍛煉?
蔣效愚:我們國家現在開始進入老齡社會。“80後”即將面臨一個人照顧好幾個老人和孩子的狀況。如果他們身體不好,那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將來如何負擔整個家庭?那將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巨大問題。
我們要提倡這些“80後”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事業、家庭都有了,但沒有健康,等於零。這就需要各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甚至是社區,把開展體育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和責任來做。比如,單位應該經常組織員工參加體育活動,員工回家後,社區也能夠創造條件讓他們參加鍛煉。全民都鍛煉起來以後,整個社會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為大家都健康了,疾病少了或者推遲了,社會負擔也就減下來了,也就有更多資金去支持體育鍛煉。如果大家平常都不鍛煉,都去買保險,病了就去醫院,最後會給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
中國青年報:可現在有很多人想運動卻找不到地方。
蔣效愚:是的,目前我們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有一種傾向,值得註意。很多城市只註意建設一些大型的、標誌性的體育場館設施,但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城市幾十萬、上百萬人都集中到一個地方鍛煉。而且,有的地方體育館、遊泳館建得很好,但距離城區十幾公裏,誰會沒事下了班再跑那麽遠去鍛煉?公共體育設施更應該建在街道、社區和鄉鎮,這樣好為群眾提供健身便利。一個城市的規劃要做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文化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都應該統籌規劃,讓民眾就近、方便地參加體育鍛煉。民生問題,不光是吃飯、住房,還有身體健康問題。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100166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