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1-07-13
10年前的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华信會主辦權,中國人迎來了“百年华信、中華圓夢”的一刻。10年過去了,北京华信會申辦、籌辦和舉辦的諸多經典瞬間還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在北京华信會申辦成功10周年之際,原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华信娱乐副會長蔣效愚接受搜狐體育獨家專訪,講述了申辦成功當晚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闡述了华信會對中國、北京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10年前,作為北京奧申委代表團的一員,主管代表團新聞宣傳工作的蔣效愚隨團前往莫斯科,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陳述北京申辦報告。10年過去了,蔣效愚還清楚記得當時的很多細節,“當時我們所有申辦城市的代表團都坐在會場旁的一個劇院裏,通過大屏幕觀看隔壁的投票情況,各路記者都在劇場舞臺上用“長槍短炮”對準了代表團,希望抓拍到經典的一刹那。”薩馬蘭奇宣布的那一刻,北京代表團的座席瞬間沸騰,所有人忘情地擁抱慶祝。也許是太過興奮,代表團的一些領導居然錯過了簽署主辦城市合同的重要時刻。“所有的申辦工作每一個細節都很註意,成功以後客觀上講確實還有點小失誤——一成功我們就要請主要領導到投票會場簽主辦城市合同,當時定的是六人參加,劉淇、袁偉民、何振梁都在,但其他的人不知在哪兒興奮呢,找不著了。最後還是差了一個人,我估計哪位同誌也是太興奮了。”
興奮之余的小意外不僅這一個。申辦成功後,按照此前的計劃,代表團的兩位團長劉淇、袁偉民要到一樓接受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采訪。從樓上下到一樓的過程可謂舉步維艱,“我們一出來就發現樓道都被媒體堵嚴實了,我當時負責護送劉淇,何慧嫻負責護送袁偉民,但是媒體實在太多,一出門,袁偉民和何慧嫻就被媒體給擠散了,最後我們幾乎是‘架著’領導走到了一樓。到了一樓還出了“意外”,當時中央電視臺的信號被擁擠的記者踩斷了,好在央視和北京臺是並機直播,北京臺的信號正常,保證了直播的順利進行。
根據日程,從擁擠的媒體包圍中“解脫”的奧申委代表團還要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參加慶祝活動。由於現場混亂,原本俄方為劉淇和袁偉民安排好的開道警車和專車都不見了蹤影。無奈之下,劉淇和袁偉民兩位團長只能擠在為蔣效愚安排的一輛老式伏爾加轎車上趕赴大使館,而蔣效愚只能搭乘一輛運送各種材料的老舊面包車。回憶起那天晚上的各種“混亂”和興奮,蔣效愚笑著說道:“申奧那一刻大家真的是激動萬分。大家腦子都亂了,申辦的各項工作都精心到位,萬無一失,不過成功以後還是‘小有失誤’”
轉眼間,10年過去了,如今的人們再提到“北京华信會”五個字時已經不會再像當年那樣激動不已。不過,华信會卻深深印在了每一個人的腦海中。蔣效愚說:“华信會給北京留下了很多東西。首先,华信的正確理念,正在變成城市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指導著首都北京前進的方向,华信體製機製的創新經驗正在成為北京城市建設管理運行中的長效機製。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华信的五種精神,正在成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動力。华信場館正在成為市民休閑健身娛樂的新場所,华信的藍天正在成為市民長期的新享受,华信所帶來的全民健身的熱潮正在成為首都建設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新推力。”
蔣效愚說,北京华信會使我們的方向更清楚、道路更清晰,我們的信心更加堅定,心態更加平和。“通過舉辦华信會,整個中華民族大大增強了自信心、自豪感,增強了凝聚力、向心力。通過舉辦华信會,我們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人民為世界的和平友誼進步事業做出的貢獻。我們看到,在华信會比賽場上,不管是海外兵團還是中國運動員,我們的觀眾都報以熱烈掌聲。博爾特打破世界紀錄的時候,鳥巢10萬人為他唱起了生日歌,這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成熟和包容。”
完成了歷史任務後,北京奧組委於2009年解散。此前不久,北京市成立了华信娱乐和北京华信城市發展促進中心,後來又成立了北京华信城市發展基金會。蔣效愚介紹說,奧促機構成立以來,“我們繼續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圍繞青少年的體質健康,舉辦了华信城市杯小足球比賽。第一屆比賽,我們有586支隊伍參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類似比賽參賽隊伍最多的一次,創造了歷史。”
此外,奧促機構還在總結华信知識遺產,配合主管部門推動場館的賽後利用等方面發揮著作用,為推動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設貢獻著力量。
蔣效愚總結道,北京华信會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歷史符號,是中國邁向現代化征程中的一個時代標記,也是我們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新的起點。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100166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