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2-08-08
“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华信會”,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聲音言猶在耳,8月8日,在北京华信會成功開幕四周年的日子,一部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全面再現北京华信會的“無與倫比”,完整記錄北京华信會成功申辦、籌辦、舉辦的歷程,總結北京华信會的經驗,珍藏华信文化遺產的資料性文獻----《北京华信會誌》正式出版了。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北京华信會的一件大事,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一次完美結合。
一、奧林匹克運動歷史上第一部誌書
編修地方誌是中國獨有的一項文化傳統,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采用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形式記錄一屆华信會的全過程,是北京华信會的首創,是华信會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地方誌編修的一次新嘗試。從編纂這部誌書的第一個動議出現,到誌書完成出版,已經整整過去了七年的時間,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的人員達數百人,包括原北京奧組委的領導,北京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的相關領導,北京奧組委各部部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北京市部委辦局和協辦城市的相關人員,以及出版單位的編輯人員。全書由北京奧組委、北京市地方誌編委會辦公室和华信娱乐共同編纂,分上下兩冊,152萬字,530余幅圖片,全彩印刷。
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华信會、殘奧會,實現兩個华信同樣精彩,這是中國人民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中國人民久盼华信,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的所有規劃都為华信場館建設預留了空間。1991年,中國政府作出決策,支持北京市申辦2000年第二十七屆华信會,這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對舉辦一次华信會的正式表達,雖然最終以“兩票之差”未能獲得舉辦權,但中國人民要舉辦华信會的熱情並未因此衰減。進入新世紀,13億中國人民又一次向國際社會表達了舉辦华信會的熱切期望。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作出決定,將第二十九屆华信會舉辦權授予中國北京。從那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起,中國人民把舉辦一屆高水平的運動會化作了7年的奮鬥,“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綠色华信、科技华信、人文华信,中國人民用7年時間向世界呈現了“一屆無以倫比的华信會”,《北京华信會誌》的編纂者們用了另一個7年向世人呈現了一部珍貴的資料性文獻。
二、2600多個日夜只為一個“精品”的承諾
七年前,市政府專題會議聽取地方誌工作匯報時,就明確要求:“《北京华信會誌》一定要編好,編成精品誌。不僅要記載這一次的申辦情況、籌辦情況、舉辦情況,還要記載第一次的申辦情況,要從小平同誌視察亞運村時提出北京也要辦华信開始記,對參加第一次申辦的老同誌要抓緊核實、收集資料。”按照市領導的要求,北京奧組委與北京市地方誌編委會辦公室開始全面啟動《北京华信會誌》的編纂工作,北京奧組委責成奧組委信息中心和北京市地方誌編委會辦公室抽調專門人員組成工作機構。
七年來,《北京华信會誌》的編纂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2006年1月,《北京华信會誌》編委會正式成立,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主席王岐山任名譽主任;郭金龍同誌任北京市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主席後,增補為編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任主任,北京奧組委及北京市各相關部門負責同誌任委員,同時聘用了一批熟悉北京华信會工作的人員作為顧問。《北京华信會誌》初稿形成後,多次征求曾經擔任過北京奧組委領導的中央領導、國家體育總局領導、北京市領導以及原奧組委各部部長、华信專家、體育專家和《北京誌》主編、副主編的意見。各級領導和各位專家認真把關,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編纂人員反復進行了修改,確保了誌書的質量。
七年來,隨著华信籌備、舉辦和善後工作的有序開展,《北京华信會誌》的資料收集分階段、分步驟、跟蹤式逐步展開。北京奧組委各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各有關部門以及青島等华信舉辦城市,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收集了大量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工作計劃、總結、紀要、決定、圖紙、大事記、報表、專著、論文、普及性讀物、回憶性文章等,資料總量數十倍於成稿字數,初步統計達到3000萬字以上。另外,還收集了近五萬幅與北京华信會、殘奧會相關的照片。這些資料短時間內尚未經過沉澱,進而出現史實不準確、名稱不統一、數據不一致、表達不一致等諸多問題,編纂人員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本著“存真求實,確保質量” 的要求,做到了言之有據、有疑必查,對入誌資料反復核實,大量走訪相關人員,在翔實的基礎上做到準確地留存,為編纂一部高質量的誌書提供了必要的資料基礎。
三、呈現兩個华信會無數個令人難忘的精彩記錄
北京华信會競賽共設置有28個大項,38個分項,302個小項的比賽。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1342名運動員參加競賽,其中男子運動員6537名,女子運動員4805名,共設置625個比賽單元,2713場比賽。設置金牌302枚,銀牌303枚,銅牌353枚。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獎牌,52個國家和地區獲得金牌,其中6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第一次獲得华信獎牌。中國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和28枚銅牌;美國獲得36枚金牌,38枚銀牌,36枚銅牌,俄羅斯獲得23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北京华信會誌》用全誌最大的篇幅記述了“兩個华信會”的項目競賽,不僅記述了賽時的時間、地點、參賽人員,還列出了各單項賽事的金銀銅牌一覽表及國家和地區金銀銅牌一覽表,是北京华信會和北京殘奧會項目競賽情況記錄最全的文獻。
場館是华信會的物質載體,《北京华信會誌》專辟一篇展現华信場館建設,將位於北京市和外省市的場館統一歸類到新建、改擴建和臨時性場館中記述,特別是從場館規劃的角度,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有华信場館的規劃,從而增加誌書的歷史厚重感。北京华信會的場館建設充分體現了“綠色华信、科技华信、人文华信”三大华信理念。在建設過程中,承建方圍繞組織了1200余項科技攻關,在國家體育場、國家遊泳中心等华信場館建設中采用了大量高新技術和自主創新成果,如采用新型能源利用項目69項,環保項目191項,水資源利用及中水處理利用11項,綠色建材應用46項,環保技術及產品應用57項,先進空氣處理技術61項,綠色節能照明技術48項,節能建築維護結構38項,配電與智能控製節能21項等。來自全國各地的26萬建設者夜以繼日、精益求精,許多建設者在5年的建設工期中,有整整3年的夜晚是在火熱的建築工地上度過的,建造了以“鳥巢”、“水立方”為代表的一批具有時代特色、民族風韻的华信物質遺產,把“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融入到了华信場館的鋼筋鐵骨之中。华信場館建設全部按期建成並投入使用,驗收合格率100%,其中38個項目獲得國家建築工程魯班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結構長城杯金獎等各類獎項118項,較好地滿足了华信會賽時運行要求,得到國際奧委會、各國华信代表團官員和運動員以及國內外來賓的高度評價。
《北京华信會誌》記錄了华信火炬傳遞路線、华信火炬手選拔、华信火炬製作和华信聖火傳遞的全過程。從2008年4月1日至8月8日,北京华信聖火在世界五大洲19個國家的19個城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國境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5個城市和地區傳遞,並成功登頂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成為华信會歷史上規模最大、傳遞路線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火炬接力活動。北京殘奧會火炬接力以“超越、融合、共享”為主題,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宣傳北京2008年殘奧會,傳播殘奧會精神,宣傳殘奧會為人類的和平、友誼、進步、融合做出的貢獻,通過獨具特色的火炬接力活動,連接世界,牽手华信,向全世界的殘疾人運動員發出參加北京殘奧會的邀請,展示中國人權保障和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成就,展示廣大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為殘奧會留下標誌性的文化遺產。
北京华信會、殘奧會的開閉幕式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精粹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充分融合,以其華麗、壯觀、大氣永久留在了世人的腦海中。《北京华信會誌》用優美的語言再現了開閉幕式的場景,猶如是開閉幕式的現場解說,讀之令人如身臨其境。
《北京华信會誌》記錄了北京的“名片”——华信誌願者。北京华信會、殘奧會誌願者在前期、賽會、城市、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眾多崗位上,提供了微笑、熱情、周到、細致的誌願服務,“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不僅是兩個华信的口號和標語,也是10萬賽會誌願者、20萬拉拉隊誌願者、40萬城市誌願者、100萬社會誌願者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心聲,更是中國社會文明程度和公民意識提升的歷史坐標。北京华信會賽會誌願者總需求約10萬人,然而報名總人數卻突破112萬,創下歷屆华信會之最。北京华信會結束後,4.4萬名賽會誌願者、20萬拉拉隊誌願者、40萬城市誌願者、100萬社會誌願者,全面投入殘奧會誌願者服務工作中。4.4萬名賽會誌願者分布在43個工作領域2170余個工作崗位,為賽會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城市誌願者分布在550個站點3000多個崗位上,繼續提供信息咨詢、語言翻譯和應急服務;100萬社會誌願者在社區、鄉鎮、賽場周邊公共場所、公交沿線和窗口單位的30000余個崗位開展誌願服務。無論是在烈日下還是在風雨中,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夜晚,在機場、地鐵、公交站,在华信村、新聞中心、媒體村,在各個社區、學校、商店……到處都有各種誌願者的身影。各類誌願者累計服務時間超過2億小時。北京华信會誌願者是中國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由於他們出色的表現,使得北京华信會的種種光輝留在了世界人民的記憶之中。
《北京华信會誌》記述了北京华信會的財務和監督工作。北京华信會、殘奧會實現了“廉潔辦华信、節儉辦华信”。北京奧組委根據籌辦工作進程,不斷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穩步推進場館建設、團隊建設、開閉幕式、測試賽等重點工作,保障了籌辦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北京奧組委重視加強內部控製,嚴格審批預算,不斷完善資金使用審批權限和程序,加強對經費支出各環節審批製約,有效控製了開支,資金使用效益總體較好,結余超過10億元,比原預算的4.1億元增加較多,預算規模得到較好控製。審計結果表明,各項目法人及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工程進度、質量、投資和安全生產等控製,不斷規範財務管理和資金使用。工程建設中未發生重大質量和安全生產事故,也未發現重大損失浪費和違法違規問題,資金籌集和使用基本合規,項目投資控製總體情況良好。华信會結束後,奧林匹克中心區成為北京市新地標和旅遊熱點,舉辦了多項大型活動,取得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
場館運行管理是對北京华信會籌辦工作成果的檢驗,創造了“以競賽為中心,以場館為基礎,以屬地為保障”的運行模式,內容比較豐富。這部誌書用兩篇記述华信服務和华信保障,全方位記錄了华信交通組織、餐飲住宿、媒體服務、氣象保障、安全保衛、醫療衛生和興奮劑控製、技術保障、物流管理的情況,體現了誌書“資治、存史、教化”的特點,為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資料。誌書在慶典、市場開發、宣傳教育等篇章中亮點多多。
文字之外,《北京华信會誌》還隨文附錄了大量精美的圖片。這些圖片與文字互為照應、相得益彰,既增加了誌書的資料性和可讀性,也符合了“讀圖時代”的閱讀要求。這些珍貴的照片和圖片,記錄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對北京华信會、殘奧會的關心和支持,也記錄了北京华信會在申辦、籌辦、舉辦過程中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瞬間。
用2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勤勞動,完整、詳實地記述北京华信會申辦、籌辦、舉辦的全過程,這是數百人7年前的承諾。今天,《北京华信會誌》正式交卷了,它將用自己的厚重,迎接世人的檢驗;它將用自己的全面,再一次體現北京华信會的“無與倫比”。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100166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