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21-04-01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最具標誌性的新建競賽場館之一,也是北京冰上項目唯一的新建場館。國家速滑館和國家遊泳中心冰壺賽場設計總負責人鄭方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運動員的目標是更快的速度,設計時也把運動員的目標當成設計重點。
此次測試活動,對“冰絲帶”場館、賽事組織的測試也吸引了大家的關註。“這塊冰”準備好了嗎?
前速度滑冰世界冠軍、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王北星告訴記者,場館運行團隊於2020年11月底進駐後就開始籌備4月份的測試活動。今年3月初,團隊與國際奧委會一同進行了賽事模擬的桌面演練。演練過程近3個小時,十分順利。
“我認為測試活動是冬奧會前的‘中考’,我們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迎接考試。”王北星說。
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王北星。受訪者供圖
“冰絲帶”設計融入運動員、技術官員等人員需求
新京報:你是我國著名的速滑運動員,現在服務冬奧會的籌辦。目前你具體負責哪些工作?
王北星:目前我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速度滑冰項目競賽主任,負責北京冬奧會的競賽組織工作,籌備工作是系統性的,工作細致而龐雜。
對外,我要與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保持好溝通及來訪考察,確保競賽相關信息準確;對內,我與北京冬奧組委相關部門做好需求對接,協助其他業務領域做好競賽服務工作,做好國內技術官員培訓。
新京報:國家速滑館可以說是北京冬奧會最具標誌性的競賽場館,你怎麽評價“這塊冰”?它準備好了嗎?
王北星:可以說,我見證了“冰絲帶”的成長。從原來2008年曲棍球和射箭的臨建場館拆建後的一片平地,到屹立在眼前的速度滑冰場館,確實感覺非常震撼。與設計師討論賽道設置、熱身區空間需求、裁判員會議室設置……運動員、技術官員等競賽相關人員的需求均落實到設計中,這也符合北京冬奧會“以運動員為中心”的辦賽理念。
今年1月,“冰絲帶”順利完成“首次製冰”,目前,它已準備好迎接參加測試的運動員。
從去年11月底開始籌備此次測試活動
新京報:測試活動開始前,“冰絲帶”的場館運行團隊有哪些?他們分別負責什麽工作?針對此次測試活動,你在場館裏主要負責哪些工作?
王北星:常駐國家速滑館的運行團隊涵蓋二十幾個業務領域,包括體育、技術、體育展示、人力資源、頒獎儀式等。
我參加的體育團隊,主要負責競賽組織工作,做好參賽運動隊的接待和溝通,組織召集國內技術官員、專業誌願者,協同製冰團隊在既定時間內提供良好的競賽環境和專業服務。
新京報:你們在場館工作多久了?
王北星:2020年11月底,我們進駐場館,之後就開始籌備4月的測試活動,一方面要為參賽隊提供高質量的競賽場地(冰面),另一方面在體育器材按時抵達後,做好安裝調試,確保運動員比賽和訓練期間的安全。
新京報:“冰絲帶”的這次測試,你想看到它在哪方面的測試成果?
王北星:首先肯定是冰面質量,這是決定運動員能否創造優異成績的砝碼,所以,特別期待運動員對本次賽道(冰面)的反饋。其次是體育器材,希望運動員能喜歡這個競賽環境,對器材滿意。同時,也希望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我們後續可以整改,為冬奧會的參賽運動員提供高質量的競賽環境。
新京報:冬奧組委相關部門曾表示,要把各種意外想到,才能萬無一失。你們在場館裏有沒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應急預案?
王北星:我們確實做了很多比賽相關的應急預案,包括3月初我們與國際奧委會一同進行了賽事模擬的桌面演練。演練過程中,針對極端天氣影響地面交通、突然停電致使競賽日程變更等應急預案進行演練,近3個小時,十分順利,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贊賞。
新京報:場館設施和賽事組織的人員部署會隨著測試活動的反饋而調整嗎?測試活動後,你們會做哪些工作?
王北星:我認為測試活動是冬奧會前的“中考”,我們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迎接考試。作為北京冰上項目唯一的新建場館,國家速滑館在測試活動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但這也是測試活動的意義。發現了問題,後續就能有針對性地調整,為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做好充分準備。
“大家對冬奧會的期待就是我的工作標準”
新京報:北京冬奧組委集中了不少退役的冬华信動員,你是什麽時候開始滑冰的?
王北星:我7歲就開始接觸速度滑冰。到現在,我依然記得第一次滑冰的場景——看到一群年齡與我相仿的孩子穿著冰刀鞋在冰面上飛馳,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在冰場旁看了半個多鐘頭。隨後,一個姐姐拉著我找到了我的啟蒙教練,借了雙不太合腳的冰鞋。當我第一次站在冰面上時,我覺得自己特別酷。
新京報:你參加過幾屆冬奧會?
王北星:我18歲進入國家隊,作為冰雪項目第一批以“走出去、請進來”模式下培養的運動員,赴加拿大進行了長期訓練。
運動員時期,我一共參加過三屆冬奧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父母去現場看我比賽。當時,他們怕影響我備戰,到了以後才告知我。比賽當天,我走進賽場,一眼就看到他們拿著國旗為我加油。
因為是客場,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那一刻我就想,如果在自己的國家比賽,這一刻想必聽到的是熟悉的聲音,多希望在自己家門口參加冬奧會呀。2015年7月31日,當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那一聲“北京”時,我的願望實現了。
新京報:從運動員到冬奧組委工作人員,你經歷了哪些轉變?
王北星:2015年北京申辦冬奧成功,我就特別想參與進來。2018年,我入職北京冬奧組委,作為冬奧會的競賽組織者參與其中。
曾經作為被服務的對象,我認為競賽籌備工作相對容易,但其工作流程比我想象的復雜得多。競賽的籌備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我參與的第一個環節是賽道設計。在這個環節,我從運動員的角度出發,提出增設訓練跑道,更好地滿足運動員的需求,這也符合北京冬奧會“以運動員為中心”的辦賽理念。但是滿足這些需求就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國家速滑館是世界冬奧速度滑冰競賽場館中最大的一個全冰面場館,這對製冷設備的鋪設要求非常高。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這只是眾多難點中的一個。但這份工作讓我全情投入,想著大家對冬奧的期待,我就不敢放松一分一毫,他們的期待就是我的工作標準。
工作之余,我一直從事與冰雪項目相關的宣傳和推廣,走進學校和社區,普及冰雪運動知識,邀請大家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我女兒剛 6 歲,是小小的滑冰愛好者,很多人以為她會比同齡的孩子滑得好,其實她身邊很多小夥伴比她滑得好。
這幾年,冰雪愛好者逐漸增多,有時路過某個冰場,看到好多矯健的小身影,我都會很羨慕。同樣的年紀,我小時候在零下 30 幾攝氏度的江邊溜冰,條件遠不比他們好。所以,每當我女兒和她的小夥伴們一起在冰上玩耍,我都鼓勵家長們一同參與,了解冰雪運動的魅力。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100166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