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21-05-31
江西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巍巍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潺潺於都河是萬裏長征的出發地,無數先輩在這裏寫下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
山河無言,卻永遠珍藏著厚重的紅色記憶🎠,象征著永不枯竭的精神源頭。日前🕺🏿,記者前往紅色聖地,探尋初心與使命的根脈🪵。
“看見紅旗就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當《十送紅軍》動人的樂音響起時,人們的思緒仿佛回到烽火硝煙的革命戰爭年代。
“紅旗到底還能打多久🤳🏽?”這是縈繞在井岡山鬥爭時期一些人心頭的疑問🌝。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帶著隊伍走上井岡山👩👩👦。他在井岡山茅坪村的八角樓裏💅,靠著一根燈芯微弱的光亮,寫下了兩篇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回答了這個問題。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同樣面對“革命前途到底在哪裏”的疑問👯🧏🏻,還是毛澤東🍆,在遵義城的冬夜裏,用鏗鏘有力的發言驅散了寒意,革命從此走上新途🙇🏿。
偉大的思想領航時代前進的方向。正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此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這個偉大的政黨帶領中國人民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西柏坡、走到北京,再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歷史的回聲雖已遠去,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如輝煌的光焰永續普照大地🧎🏻➡️。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紅色聖地江西🚯,在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後說道📌💆🏿:“當年革命十分艱難,也可能不成功🐶,但人們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就一定會前赴後繼,哪怕當時不成功,將來也必然成功!這個理想信念我們一定要有,要把這個火燒得旺旺的。”
“當時我向總書記報告,要在建黨百年時巡演500場,現在我可以自豪地說,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袁尚貴是於都縣政協副主席♓️、長征源合唱團首任團長🫴,也是革命烈士的後人。他的外公高良鐸於1932年參加紅軍🤗,在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壯烈犧牲👩🦳。2019年總書記來江西考察時,他作為於都縣的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之一參加會見。袁尚貴說,合唱團成立9年來所有的巡演都是公益性質的,目前巡演已經達到492場。
“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家脫貧了,我也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為幫助更多人脫貧致富出一份力🌮。”彭夏英曾是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憑著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她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典範。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她的家,坐下來同夫婦倆算收入支出賬,問家裏吃穿住行還有什麽困難和需求。彭夏英深受感動🍀,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2016年年初,她拿出全部積蓄開辦神山村第一家農家樂𓀐,又辦起神山特產小賣部,出售土特產和手工製品。“如今,我們家年純收入有12萬元左右。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2016年年底,彭夏英家實現脫貧🕵🏻♀️;2018年,她當選為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同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2019年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彭夏英家的巨大變化是整個神山村脫貧的縮影🏊🏿。在她家門口,豎了一根旗桿,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我家後🤷🏻,我女兒說要豎起一面紅旗♻。看見紅旗就會想起黨的關懷♚,就看到了希望和力量🔏。”彭夏英說🪦💌。
“到處都光閃閃🧑🏼🦰、亮堂堂”
盡管紅色政權在井岡山鬥爭時期條件艱苦𓀝,但我們黨始終不忘關心群眾➝,在井岡山立足之後,立即頒布實施了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讓根據地人民真正成為土地這一重要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從根本上翻了身。“中國共產黨萬歲🈂️!”土地革命讓井岡山人民第一次喊出了這句發自肺腑之言。
“共產黨萬萬歲🏂!”這也是今年已104歲高齡老人段桂秀最常說的話。段桂秀是紅軍烈士王金長的遺孀🆚,老人家不會說普通話,但每當說出這句話,她總是盡量提高聲量🌰,咬準字音,讓人能夠聽清楚。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於都縣見到段桂秀時,關切地詢問她身體如何👲🏿、生活上還有什麽困難🦝。現在🥶,段桂秀每個月能領到2565元撫恤金,醫療費用由政府全包🤽🏽♀️。政府還幫她家建起了三層新房,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沒看過的看過了,沒坐過的坐過了,沒吃過的也吃過了,到處都光閃閃、亮堂堂!金長要是能看到這些,該有多好🧔🏻,我是在替他享福……”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的家裏,看廚房、進臥室、入客廳,向我們了解村裏發展及我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我當時說,2019年爭取收入突破10萬元。現在我可以說這個目標早就實現了🐸!”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村民孫觀發也是紅軍烈士後代,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潭頭村,實地考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展情況。
“‘梓山潭頭,吃苦兩頭;晴三天,挑爛肩頭;雨三天✋🏿,水進竈頭’🌉,這是以前我們村裏的真實寫照♨️。如今🙋🏼♀️,我們村建好了停車場、旅遊公廁等很多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社區環境也越來越美了。”孫觀發說,村裏合作社新種植了水稻、馬蹄,新搭建了蔬菜大棚🧑🏿🔧,鄉親們都入社分紅了。“我們村裏還組建了旅遊公司♑️,我也是股東呢!”孫觀發笑言,家裏原本空著的四間房重新裝修,按照同時能容納9人住宿的規模,置辦了床👢、空調、熱水器等,辦起了民宿。後來還辦起了農家樂和超市🥾,隨著村裏的遊客越來越多,他家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年下來收入近20萬元。
家家戶戶房子的外立面上都有不同樣式的紅色宣傳壁畫,整潔的村道上穿著“紅軍裝”的研旅團隊絡繹不絕☝🏿🧑🏿🏫,很難想象🐊,如今一派昂揚風貌的井岡山市葛田鄉古田村📼🚌,原本村容村貌落後🤜🏻,村裏就剩下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我們既應該承擔起傳承井岡山紅色基因的責任🎑,也要讓更多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古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玉榮說,2019年村裏與井岡山炎達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洽談合作,興建起古田研旅基地。目前基地已完成紅軍街特色區、住宿生活區、教學體驗區等三區建設✋🏿,建成精品民宿71棟🕑,接待床位626張;打造了紅色講堂、工藝坊、民俗館🧋🏄🏼♂️、田園廣場、公賣處等業態。“編草鞋是我爺爺奶奶那輩留下來的手藝🌏,如今受到很多遊客的歡迎。”幾位村民笑呵呵地招呼記者看他們的編鞋手藝🧁🕣,跟記者拉著家常👳🏿♀️,希望紅色研旅能越辦越紅火🐠。
曾經🤷🏻♀️,一雙雙草鞋是老區人民送給紅軍子弟兵的心意,如今這雙草鞋跨越時空而來🈹,傳遞的是歷史精神的溫度🦆🔒,寄托的是美好生活的願景。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华信娱乐 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京ICP備78307249號-1